回溯歷史,憶初心;緬懷英杰,記使命
——記 “追尋紅色足跡,堅定理想信念”主題黨日活動
(辦公室吳金祥 攝)
為扎實開展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,進一步錘煉共產黨員黨性,確保思想政治受洗禮,6月22-23日,所黨委組織在職黨員赴泰州、淮安開展了為期兩天的“追尋紅色足跡,堅定理想信念”主題黨日活動,通過引導黨員追憶革命歷史、學習榜樣,加強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,重溫入黨初心,牢記黨員使命。
歷史篇:回溯歷史,憶初心
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銘記革命歷史,才能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。此次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參觀學習了兩處紅色基因“存儲庫”——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、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,從“雄師渡江,江南解放”回溯到“鐵軍抗戰(zhàn),馳騁江淮”,如倒序般回味了解放戰(zhàn)爭時蕩氣回腸、激人奮進的渡江戰(zhàn)歌,感知了抗日戰(zhàn)爭時“一手拿槍,一手扶犁”的敵后反攻。
白馬鎮(zhèn):“鐘山風雨起蒼黃,百萬雄師過大江”。70年前的4月23日,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,在向全國進軍的勝利號角聲中,人民海軍第一支部隊——華東軍區(qū)海軍在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。氣勢磅礴的詩句,讓黨員們對海軍誕生地充滿了向往,6月22日清晨,黨員們來到了泰州白馬廟,此次活動的第一站——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。紀念館外形新穎如同一艘大海中航行的軍艦,館內從“近代滄桑、白馬建軍、威震海疆、發(fā)展壯大、魚水情深”等五個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民海軍發(fā)展壯大的光輝歷程。館藏的歷史陳跡,以及館外豎立的象征海軍艦船的高桅桿和從海軍退役的飛機、雷達、機關炮等頗有震撼力的軍事設施,見證了人民海軍從無到有、從弱到強的成長道路,使黨員們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為了保衛(wèi)祖國海疆拋頭顱、灑熱血的壯志豪情,以及“敢為人先,不忘初心”的英勇無畏和開拓創(chuàng)新的精神。
黃花塘:“戰(zhàn)地花黃分外香,茉莉花開滿枝丫。”馬不停蹄,6月22日下午,黨員們來到了位于淮安盱眙的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。黃花塘是當年中共中央華中局暨新四軍軍部所在地,是新四軍軍部在一地駐扎時間最長的地方。陳毅、張云逸、曾山、賴傳珠、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運籌帷幄,領導華中抗日根據(jù)地軍民進行反掃蕩、反清鄉(xiāng)、反蠶食、反摩擦的艱苦斗爭,開展了整風、大生產和軍政整訓三大運動,教育和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干部,著名民歌《茉莉花》就創(chuàng)作改編于抗戰(zhàn)時期的新四軍筆下,傳唱世界。在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解說下,黨員們聆聽了歷史館、文化藝術館內蘊藏的歷史故事,感受葉挺黨性修養(yǎng)之路以及新四軍與日偽浴血奮戰(zhàn)、決勝于大江南北的豐功偉績。館外,鮮紅黨旗、舊居草舍、英雄壁畫,仿佛低沉訴說著黃花塘的鐵軍精神,仿佛又送來了陣陣黃花香。
“一切向前走,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;走得再遠,走到再輝煌的未來,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,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(fā)。”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,是共產黨人的初心源泉,是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,不忘卻歷史,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,才能不忘初心敢擔當,才能勇往直前。
人物篇:緬懷英杰,記使命
革命先烈、英模人物的榜樣力量,是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人格化身,是紅色基因的鮮活體現(xiàn)。此次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走近了兩位有著金玉之交的歷史人物,一位是京劇大師,一位是一代偉人,感知他們“為中國人民謀幸福,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”的紅色初心和使命擔當。
梅蘭芳:“赤子丹心存浩氣,今來古往亦蘭芳。”6月22日上午,從白馬鎮(zhèn)向泰州市區(qū)鳳凰墩出發(fā),來到了梅蘭芳紀念館。紀念館分為“梅開中華”、“梅香四海”、“梅骨錚錚”、“梅德如玉”、“梅根泰州”5大展區(qū),這5大展區(qū)濃縮并提煉了梅蘭芳屬于泰州、屬于中國、屬于世界的光輝人生,在這里黨員們領略了梅先生的藝術風采,欣賞了梅先生的優(yōu)美唱腔,聆聽了梅先生蓄須明志、自傷拒敵、賣畫養(yǎng)家、義演賑災、為國為藝、盡心竭力的感人故事,體會了他高尚的民族氣節(jié)、深厚的愛國情懷和高度的政治覺悟。陽光下,兩尊潔白的漢白玉雕像熠熠生輝,一尊儒雅拿書握扇像,一尊飄逸太真飾演像,向世人展現(xiàn)著“大美創(chuàng)于人間,留于永遠”的藝術魅力,讓人想起了周總理對他的高度評價:“梅蘭芳先生是一代完人。”
周恩來:“嘔心瀝血干革命,鞠躬盡瘁為人民。”帶著對周總理的崇敬之情,6月23日上午,黨員們瞻仰了淮安周恩來故居、周恩來紀念館。
鎮(zhèn)淮樓畔的駙馬巷,青磚灰瓦,古韻悠長。周恩來故居位于駙馬巷中部,周總理童年的12年光陰留在了這里,走進故居,總理人生的第一段身影,似乎還在眼前??偫硗暧眠^的書桌、打著補丁的舊被褥、勞動過的菜地和廚房、親手植下的槐樹等飽含滄桑的歷史物件,還有一幅幅彌足珍貴的圖片,彰顯著優(yōu)良家風家訓,詮釋周總理的人格風范,講述他與鄧穎超的伉儷情深。“春天的后面不是秋,何必為年齡發(fā)愁”,在鄧穎超最愛的詩句伴隨下,感嘆鄧媽媽為黨和人民作出的卓越貢獻的同時,結束了故居之行,前往周恩來紀念館。
綠色蔥蘢的桃花垠,荷花盛開,暗香浮動。周恩來紀念館坐落在三面環(huán)水的湖心半島上,在主館內黨員們瞻仰了周總理全身漢白玉座像,展現(xiàn)的是周恩來總理手握長卷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人形象。在附館內,周總理穿過的中山裝、用過的舊木箱、佩戴過的“為人民服務”徽章等一件件簡樸而珍貴的遺物,一幅幅泛黃的歷史舊照片,一段段記錄周恩來總理音容笑貌的視頻資料,展示了周總理革命的一生、奉獻的一生,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,他始終信仰堅定、對黨忠誠、為民負責、無私奉獻,為中國革命和建設鞠躬盡瘁。附館向北是周恩來銅像廣場,銅像高7.8米,暗合著周恩來走過的78個人生春秋。銅像后的仿中南海西花廳,再現(xiàn)了周恩來生前工作、休息和會見國賓的場景,讓人瞻仰憑吊的同時仿佛又見總理音容笑貌,又見海棠依舊。在周總理身上,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、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如磐石、絕無動搖,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(yōu)秀代表和精神楷模。
紅色基因是革命歷史的積淀,紅色基因是英杰精神的傳承,與我們每一個人情感相連、命運相系,是精神的歸宿、初心的原點。學歷史知識、緬懷先烈,是為了更好地守初心、擔使命,找差距、抓落實。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,我們何以報國,唯有勤勉工作,奮斗擔當,干好本職工作,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(yè)績,向祖國獻禮。(文 組織人事科苗迪)